電動車經銷商
近日,環保部、發改委、工信部等多部委及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共同印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方案提出,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道“2+26”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數同比下降15%以上。
同時,鋼鐵有色水泥行業全面限產停產,采暖季唐山等城市鋼鐵限產50%,電解鋁和氧化鋁企業限產30%以上,水泥建材全部停產。

停工停產、環保督查,力度空前。2017年11月15日至2018年3月15日,跨越了年前以及年后開春兩大傳統銷售旺季,對于電動車行業來說,或將發生大改變!
那么,在電動車制造中究竟有哪些零部件會受到環保嚴查的沖擊?這些受到沖擊的零部件占到市場究竟有多大?一旦電動車零部件生產遇到環保嚴查而被迫停止向市場供應,那就會對整車企業構成怎樣的威脅?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無刷無齒電機(鉛酸電池電動車用的電機)原材料的矽鋼片漆包線磁鋼片、鉛酸電池、控制器、塑件、車架(鋰電自行車和鉛酸電池電動車都涉及到)、鉛酸電池電動車的前后避震器、保險杠、撐腳杠、以及緊固件等幾乎每一個零部件都涉及到廢氣、廢水、廢渣三廢處理的問題。
據不無安全統計,在電動車零部件制造中,有90%以上將不同程度地受到環保風暴的影響。長期以來,由于追求低成本優勢,電動車零部件制造尤其是中小企業的零部件制造在環保上一直欠賬,絕多大的電動車零部件制造(涂裝工藝尤為突出)在環評上處于弱勢被動狀態。因此,“環保風暴”來襲,對這些零部件企業將構成整頓、清理或退出的威脅也就在所難免。
現在,由于許多的零部件企業受到環保嚴查的影響而出現了供貨緊張,甚至出現了因斷貨而形成零部件價格不斷上竄的連鎖反應,從而對電動車產業鏈有“斷裂”之虞。有業內人士估計,受到環保嚴查,一些零部件制造設備裝置,因環評未達標或缺乏環保要求而被強行關閉,抑或需要投入時間與大量資金整改,將對電動車零部件制造由供過于求轉向供不應求,部分零部件因無法滿足市場供應而出現整車價格上漲20-25%。由此一來,電動車零部件制造將會出現三大變化:
一是分散化向集中化過渡。由于在生產電動車零部件中投入的環保裝置經費很高,為了降低成本企業必須要做到將更多的零部件納入到自己生產的范圍,以此來降低成本。或者,今后將有可能產生專門進行諸如涂裝工藝等集中進行加工的企業,出現諸如涂裝工藝的制造工廠。
二是粗放化向集約化轉型。零部件的低端化和小規模化制造已經變成高成本劣勢。為了把高昂的環保裝置的投入攤入成本之中,零部件企業必須要進行產品的轉型與升級,以此進一步擴大規模來降低成本。因此,零部件產品的外在壓力將迫使企業提高產品檔次。
三是細分化向模塊化拓展。電動車零部件制造一直以細分化為見長,為了更好地嚴格執行環保規定,部分零部件企業將會采取由零部件細分向零部件制造模塊化方向發展。
但是,上述三大變化的前提是,企業有雄厚財力的前提之下進行產業鏈的兼并,或者在整車企業的牽頭之下,形成產業鏈的重組,這樣使得供應與采購之間形成互動,從而讓零部件企業有更多更大的做好產品的積極性。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環保一直處于高壓態勢,電動車產業的總體性轉型與升級將加快到來,更多的中小企業將無力承受高昂的環保裝置投入而被迫退出市場。
所以電動車漲價已箭在弦上
長期以來,由于市場產能過剩、低價競爭等因素擾亂市場價格,以致于很多好的產品難以彰顯出來,價格也因競爭力、市場等原因提不上去,導致利潤過薄而易引發資金問題。但在環保力度空前之大的情況下,大量不達標企業將被嚴懲,企業再也不用互相比價打的烏煙瘴氣,天津、山東、河北、江蘇等電動車生產基地此次面臨的挑戰非常之大,電動車理性漲價的時代來了!
貌似這兩天看其他平臺發布,市場上電池也又開始漲價了?
你那里情況如何?
